台灣競爭力下滑,大家為此針對學用落差、高教資源不均、翻轉教學,爭論不修,回顧20年的教改,似乎尚未找到一盞明燈。
資源下去了,青春過去了,到底問題出在哪裡?主政的哪一個學歷不淵博?到底哪個logic出了問題?
新的政權上來了,還要再來20年?我們可能沒命見到了!
先就花費最多資源的高教談起(近期FB個人分享)。
高教固然重要
歐美教育卻反其道,重視扎根
個人有幸曾在東西方高教授課&授教經驗
比對之下
我看到的歐美理念為=相對ROI較高
1.如同足球比賽,為何台灣從未進入決賽
高教是臨門一腳,要看機緣
長期扎根學習,才能創造機會&在機會來臨時,掌握機會。
2.如同台灣現有處境,無奈卻仍必須依賴紅色訂單
因為代工的技術太棒了,長期捨不得丟掉,也就永無高價的自有品牌,也就永遠無法進入歐美市場一較高下
台灣的考試制度,長期斲傷了學生的思考創新能力
知識技術隨時可學,但若不用即忘,不會用也無用
未提前扎根獨立思考能力,再高的學術殿堂,學生還是不會有異見提問,老師也樂於照表操課,文憑到手了,盡入社會卻挫折了
這就是學用落差的真正關鍵
而非一般所謂有沒有教技術
教育理念改變,成效至少20年以後才見得到
其實不乏仁人志士類似看法,
但不見在位者敢於堅持理念,
這就是一直更換部長的根本原因
近視短利,選舉務國
期望次長等等受人尊敬之耆老能指導&率領突破重圍,甚幸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