★邏輯思考認證-合作推廣單位(地區認證中心)★台北科技大學、景文科技大學、台中科技大學、逢甲大學、南華大學、高雄大學、高雄科技大學、正修科技大學、屏東大學...          ★玩Game學邏輯-思考力競賽★全國場次          ★玩Game學邏輯-思考力競賽★台中場團體獎第一名:衛道中學、第二名:台中二中、第三名:台中一中、台中高工          第一屆★玩Game學邏輯-思考力競賽★團體獎第一名:瑞祥高中、第二名:道明中學、第三名:黎明高中         
< 回到文章新知頁面

網路霸凌的4種關係人分析

(溝通衝突案例)

楊又穎事件

言論自由一定要有,陷人受害一定要罰,是否會混淆?

網路言論=個人行為=家教涵養=法律證據=人生紀錄!

匿不匿名、暗指某人,都跑不掉,凡走過必留下痕跡!

傷害的不只是他人,不是不報,時候未到!

網路毀謗可定罪至15年,不可不慎!

定義

網路霸凌=

一群時間充裕的網路愛好者,

藉由一個攻擊目標,集體抒發、相互取暖的行為。

現象

大多維持不久

(被下一個較夯的目標取代)

大多集中少數熱衷者

(說來說去,其實只有少數甚至1人在自導自演)

愛好者行為一致性

(喜歡網路攻擊他人者,必然到處點火,已經成為慣性行為)

愛好者其來有自

(不得意or自負or忌妒目標or行銷自己or自閉無聊)

被攻擊者事出有因

(公眾人物or吃香喝辣or目中無人or年少得意)

攻擊訴求如出一轍

(受害者or弱勢者or正義者or關懷者)

事實已經不重要

(一邊急於同情弱勢、一邊妖魔化受攻擊者、強勢要求回應,不願冷靜判斷)

參與者多被心理綁架

(共同愛好or友好關係or利益團體or感同身受)

按讚不等於支持

(聽到了or不反對or辛苦了or按錯了or不按歹勢)

事實

大多數發動者皆以偏概全=必然形成毀謗罪

大多數參與者都不了解實況=發言可能變成共犯

大多數言論皆過度情緒化=容易形成群眾盲目

大多數受害者皆自投羅網=滿足觀眾看好戲心理

關係人

1.發動者

真的受害者

(請拿出膽識訴諸正常管道)

別有用心者

(請拿出良心想像可能後果)


2.推波助瀾者

不該按讚者

(請控制一下你的行為能力)

隨波起舞者

(請發揮一下你的判斷能力)

藉機得利者

(請另外開闢你的自我舞台)


3.尚是旁觀者

真的正義者

(請忍住不要無謂犧牲)

覺得無聊者

(請忍住不要隨便按讚)

公權力版主

(請記住不要逃避職責)


4.被霸凌者

真的犯錯者

(請私下立即認錯)

無辜中箭者

(請不看不聽不想)

推波助瀾常用語

(缺乏明確意義/似是而非/情緒化)

我建議

好可怕喔

真是惡劣

我支持你

不要逃避

他真得這樣

後續狀況呢

這太荒謬了

不要放過他

犯錯就該道歉

良心建議

1.政府該要介入

(不要讓人民動用私刑)

2.加害者要深思

(攻擊行為會養成慣性)

3.共犯者要小心

(檢察自己大腦的能力)

4.受害者要省思

(受不受害只在一念間)

按鍵=暗箭!